這部片之前稍微提過(簡直可以說是只講過片名吧我想),但我大概又概略的看過兩遍之後,漸悟自己很有感觸,所以想紀錄下來,一方面也是因為已經過了強打的時間(3/23開始是主打K歌情人),所以我想寫就沒關係,但還是先提醒不想被捏的人不要點進來看,除非是不介意被捏。

真的,真的有捏哦,要進來看之前三思哦!

三思!

 

 

好,這樣我想保護頁應該留得差不多了。

早在看預告片的時候,我就很感興趣,主要是想知道到底主角哈洛˙克里克會不會跟作者凱特˙艾菲爾碰面,因為就整部片的設計,基本上作者不是光只描寫敘述旁白了主角的生活,其實還有他身邊的其他人,甚至包括作者本身,最叫我感覺奇怪的一點,就是作者本身並不預期會跟自己寫的主角見面,但她鋪陳的情節其實大部分都在把主角導引到自己身邊來,而且在剛碰面後的那一段也相當有問題,因為兩者已經互相影響了,不過也有可能哈洛之所以可以不受旁白影響行動,是因為凱特還沒打字(type)或者根本沒有細寫,是書頁上的空白。

在凱特發現到事情不對勁的那一段(就是電話響起的那一段),我有特別注意她小說敘述的格式,留白很多:

The phone rang.

The phone rang again.

The phone rang a third time.

大致像這樣,所以可以想像這當中的空白就是哈洛可以自由行動,自由表述的時空。

這部片吸引我的,除了創意之外,另外就是因為艾瑪˙湯姆生真的把作家這個角色演活了,至少,是我心目中暢銷作家會有的形象,煙、咖啡不離手(但老實說我不推崇如此,也許是因為到目前我還不曾為了寫文步至如此田地),為了寫作煩悶的模樣(EX.因為凱特是專寫悲劇的作家,要以什麼方式終結故事主角作為結局就是她最苦惱的事,劇中拍到她經常以自己如何死亡的模擬情境來鑽研出到底該怎麼殺掉哈洛,我覺得很佩服,明明是用第三人稱在寫,模擬的時候卻是以自己的形象進行)苦惱到幾乎神經質的地步......


我好羨慕!!!

可惡!我好想過這樣的生活(live this life)!超想的啊啊啊啊啊啊------------!!!

我真的願意為了創作如此耗費我的生命啊,可是現實開給我的前提,我難以滿足orz

我希望有一天我能以凱特的方式過日子,家裡什麼多餘的家具也不要擺、可以為了一個情節苦苦思索到幾乎廢寢忘食...但不知道有沒有那樣一天。

哦還有,我非常推薦大家注意凱特的表情,真的非常傳神,你可以清楚感受到作家的煎熬,當凱特跟潘妮(寫作助理)去醫院找靈感的時候,凱特神經病似的去找一個醫護人員問說死定的人在哪的時候,對方回問她:Are you suffering from many things?
我真的覺得這一段非常棒,雖然我總是藏得非常好,從來不曾表現得讓旁人感覺出我suffer from pains(←可能有錯),但我真的可以體會光是這種寫作的困擾,就足夠讓一個作家身心衰弱。

另外,我第一次知道有寫作助理這種職業(潘妮說像是秘書),感覺起來不像是一般的經紀人,好像也不算編輯,編輯很難24小時跟在一個作家身邊,就算是相當出色、也有一定程度的成就,應該也無法讓一個出版社的編輯願意24小時看顧著整整十年沒有再出書的作家,責任編輯不可能靠這個吃飯,他肯定會餓死。

其實直到我反覆的重看之後我才想到書名《死亡與稅金》相當能夠代表跟呼應故事,我試圖揣摩以一本小說而非電影的形式去思考這個故事,突然可以理解當初凱特想到結局時,會稱其為簡單(就是救人的時候被公車撞死)、諷刺(這個我猜是因為大家都討厭繳稅跟國稅局的查稅員,但他卻做了一件英勇的事,他死於一種高貴的情操,所以諷刺吧,我發現自己其實很難解釋這點,這只是我小小的看法)跟令人心碎(以我而言,有些不該死的人死了就是很令人難過的事),這也讓我認為書名真的很重要,不過雖然如此,死亡與稅金這句聽說是由富蘭克林所說的名言,我並沒有去查到底原本這句話所指的情境跟用意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如果查到的話會補充。

其實最後當希伯特教授問凱特為何改變心意時,她回說:故事主角原本不知道自己會死,最後他死了,若主角明知自己會死明知可以做些什麼阻止這件事卻仍甘願赴死,那麼...看到像這樣的人,難道你不希望讓這種人活下去嗎?
這一段就我自己看的感觸來說,我覺得是因為很明顯得看到一個人的改變,正向的改變,找到生命的真諦並正在實踐,讓這樣的人死去是非常令人心酸的,他如果一直是過去的死樣子,那麼就不會讓人為他感到太難過,他過的人生不太算人生,只是機械般的渡過時間,這樣不要活下去似乎才是比較好的......而現在他不同了,所以會發自內心希望他繼續活下去,我是這樣解讀的,而另一個有些小心眼的解釋,就是因為如果梗被人家先破了就會不可免的感覺這個創意有點糟,然後就會想改掉XD

另外,這本書的伏筆很小,三分鐘的時間差,埋在很小的地方,卻絕對的可以牽動結局,而且因為從一開始主角生活的改變就跟手錶相關,所以我覺得這是個巧妙的技法,我要快學起來(筆記ing)。

有幾句話我很喜歡:
1.靈感的出現毫無緣由與條理。
2.卡爾維諾:所有故事最終指涉兩種意義--生命的延續與死亡的必然
3.生命中一些細微瑣事、反常道理...我們總認為它們只是生活的附屬品,但它們其實有著更崇高遠大的重要性,它們其實是在拯救我們的生活,我知道這個想法很奇怪,但我也知道這個概念的真實性,就像是一隻錶救了哈洛˙克理克。

接下來是一些細微末節的東西。

他渾然不知(Little did he know):指主角有所不知(也許是在第三人稱全知觀點敘事法的情境之下)
我以前就有聽說過美國人可以拿很小的東西小題大作,但這已經完全超乎我的想像,一句話,應該說一個子句,居然也可以拿來開研討會、寫論文跟開課,實在是太難以想像了,真想知道美國大學的學分到底是怎麼算的,要就這個主題討論四個月的課,真的可能嗎?也許是因為我不專業所以難以理解,但...我還是難以理解啦。

這個子句的敘述讓哈洛去求助的文學理論專家願意改變心意幫他,而這個文學教授朱勒˙希伯特(達斯汀˙霍夫曼飾)也很厲害,他要辨別哈洛到底是處在哪個故事的方法真的很厲害,我深刻的感覺到這真的是只有文學底子很強的人才能用的方法:問一些毫無關聯性的問題,只要求簡單回答是或不是就好,在看第一遍的時候,當我跟哈洛都一樣懷疑到底是在問什麼,教授回答:我已經刪除了一半的希臘文學、十個童話故事跟七個中國寓言,我這時候才深感佩服,並且默默的向電視道歉:對不起,我不該懷疑你的專業。

他開始享受他的人生(He lived his life.):這純粹是因為我英文不好,就我的理解而言我覺得這種敘述很特別,如果我沒有看翻譯,光聽英文我會認為這句的意思大抵只是『他開始認真過活』可能是因此衍生意為『有意義的過活』,所以享受人生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這句真切的讓我認為,語言真的是博大精深。

我最帥(I rock.)可能搖滾樂對全世界的共通形象就是很帥吧,我已經看過好幾部電影都是如此,rock被翻成帥,有可能是英語的流行語,跟我們的『夯』有得比吧。


看完整部片,我很想擁有哈洛的手錶,他的手錶是另一個隱性存在的神,在凱特鋪梗的時候,老實說很多跟手錶有關,最後也是手錶救了哈洛一命,真想要一隻那樣的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