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這片名是真的有困惑到我的:見龍卸甲?啥是見龍卸甲?我沒聽過的八卦爻辭嗎?結果一去看,發現那是句子:三國之見(趙子)龍卸(下戰)甲

我有被騙的感覺。

不過我的心得才不會就這樣簡短而已,這裡的訴求就是落落長,不怎樣的東西也要寫得落落長,就像布魯克說的:人生就是要喜悅,就算已經死過一次也要喜悅!

這種片,我基本上是抱著溫習歷史的心態去看的,因為我歷史很差,雖然我是文組人,但指考歷史的分數卻比數學還糟糕......我突然理解了為何我的網友老問我是不是理組人,或許就是這個原因吧......總之,三國之見龍卸甲的主角自然是三國猛將常勝將軍趙子龍,還有另外一位趙雲的同鄉:常山的羅平安。

趙雲入伍的時候受這位同鄉照顧良多,因此趙雲尊他為大哥,兩人互相約定要跟隨主公劉備在地圖上殺下一個大圈以平定亂世,但實際羅平安無論武藝謀略跟才智都比不過趙子龍。常山守城一役以少擊眾大勝魏軍萬人打出名號,搶旗的子龍跟斬先鋒的羅平安在此役後都被委以重任,但羅平安搞砸了護送劉備妻兒至鳳鳴山的任務,使得子龍為了替他收爛攤子只好單槍匹馬殺入曹營,因此一戰成名。

當羅平安灰頭土臉的向主公劉備稟報與載有夫人公子的馬車走散,張飛馬上揮刀準備取下羅平安人頭,子龍硬是擋下,豪氣的說:「你要斬他,先斬我!」接著就在堂上跟張飛打了起來,後來關羽也加入混戰,雖然是以一打二,子龍卻毫不遜色,最後終於由主公劉備出面止息這場紛爭,稱讚趙雲的膽識與槍法(小兄弟,好俊的槍法),並賜與戰甲令趙雲前去搭救妻兒。

在單騎護主之後,子龍被重用,受封為翎將軍,與關羽(前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右將軍)黃忠(後將軍)並列為五虎將,負責統領全軍,是子龍聲勢最巔峰的時期。時光流逝,五虎將之首關羽率先捐軀之後,當年的五虎將也只剩下子龍一人,最後一次北伐,原本軍師諸葛亮不打算讓趙雲出征,但趙雲以希望戰死沙場的理由說服諸葛亮勉強答應讓他帶著關羽之子關興跟張飛之子張苞北伐,這一戰,子龍終於敗了,卻是敗在自家人的手上。

諸葛亮在出戰前給的兩個錦囊妙計,其實目的在於讓趙雲的軍隊成為砲灰,讓魏軍的注意力放在趙雲軍隊身上,讓關興張苞的軍隊可趁機攻下其他城池,被曹操孫女曹嬰逼退到鳳鳴山的趙雲,在跟曹嬰大將單挑負傷跟接獲關興跟張苞軍隊敗亡的消息後,跟隨他的鄧芝四兄弟向他叩別,讓他萬分感慨的對羅平安說:我們終於走完一個大圈了,天下卻還沒平定,這麼多年來的戰爭到底是為了什麼?看著後生晚輩毅然赴死以及即便是負傷也不願影響軍心而卸下戰甲的義弟趙雲,心懷愧疚的羅平安才吐露實情是他為了一個魏國上將的位置賣了趙雲,所以曹嬰才能掌握趙雲軍隊的動向。

到這時,趙雲真正心灰意冷了,他叫羅平安幫他卸下戰甲,並且替他最後一次出擊鳴戰鼓,戲的最後並沒有再播出趙雲敗陣的畫面,只是重播一些過去回憶的片段,最後羅平安的聲音說:「後來天下終於統一了,但國號並不是蜀也不是吳更不是魏,而是晉...人生多少事盡付談笑中」以此總結全片。

結果以上不是心得,而是片子的劇情簡述(喂!)

然後打這麼多我也累了,所以心得簡短的來吧:
1.選角非常平實:除了趙子龍(劉德華)跟羅平安(洪金寶)之外沒有什麼大牌演員,劉備關羽張飛黃忠馬超諸葛亮曹操等人都不是找帥哥來演,就連子龍之妻跟曹嬰也算不上頂級的美女,顯然跟一般拍三國故事的作風有別。
2.諸葛亮的陰狠、自負跟搞笑面:送趙雲去當砲灰,鄧芝大罵「軍師怎麼可以這樣對將軍!」,羅平安安慰趙雲道「丞相用兵,一向如此」可見其人之陰狠;當初前來助陣守城,應對羅平安說「莫非我來陪死。」,如他所料半夜驟下大雨,一邊背起行囊一邊說「勝負已定,我還得趕往他處救火」...真是自負的欠揍;「子龍,我們都一把年紀了,都是靠一些美好的回憶在活,你何必非出征不可?」
3.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曹操的名言卻是他孫女曹都都嬰做到極致,她講了一堆好聽話卻算計拜為義父的韓德為她送死,這位韓將軍在稍早之前還一口氣為魏國死了四個兒子(長子跟趙雲單挑一下就掛掉,韓德便支使在一旁的其他兒子:你們幾個還不快去幫你哥,就這樣四個都沒了)另外最早發起在戰場奏樂的人或許是曹嬰,雖然她彈琵琶最主要的目的也是對軍隊下指令,但我想免不了也不時會興致來就奏個一兩曲。
4.我在爭戰中,從不卸甲:這是為何子龍卸甲具有這麼重要指標性的原因。
5.子龍,你怪我把你看作對手嗎?--不,你永遠都是我最好的大哥:子龍你心腸幹麻要這麼好!

 

最近院線的三國片《赤壁》,我也想看,但不是因為這部片的關係,主要是想去看梁朝偉飾演的周瑜,我還是很不滿為何是金城武演諸葛亮而不是梁朝偉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